全国统一销售热线

0898-08980898
pc首页幻灯2 pc首页幻灯1
最新公告: 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产品中心

新闻资讯

联系亚新体育

0898-08980898

地址:亚新体育·(中国)官网-ios/安卓/手机APP下载广东省清远市

电话:0898-08980898

传真:000-000-0000

邮箱:admin@ywsxhxb.com

公司动态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动态

果园的亚新体育果树看看果树

更新时间:2024-04-10 07:37:42

  昆明信息港记者李红鸾一个清澈的水倒映蓝天的池塘,一个隐藏在果树和小房子中的村庄,一派往日的新气象...这是11月29日,记者参加由省移民发展局指导组织的“感动云南移民美丽家园小康库区·中国看中国”大型采访活动时,在元江县莱曼。

  “从荒山到果林,从脏乱差的环境到美丽的村庄,从人均纯收入200元到12000多元,莱曼社区移民新村通过几年的不断发展,书写了一个山村发展的传奇。”元江县委副书记白文华的开场白,引起了媒体采访的兴趣。

  奥迪、宝马、路虎...家里六辆车、七台挖掘机、两台装载机的豪华阵容,常常让从大山深处搬下来的李艳玲感觉像做梦一样。“以前住茅草屋,穷得晚上抬头看月亮。就像雨天的水帘洞。”回忆起过去的日子,现已成为群众致富带头人的莱曼镇副镇长李艳玲感慨万千。

  李艳玲还记得,当时村里把她推上村干部岗位后,为了给村里带来变化,她每天步行协调十多个部门,跑了一个多月,终于拿到了一万块钱和100吨水泥。在附近的村庄中,莱曼社区成了一个有水泥路和第一条排水沟的村庄。

  2003年,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。听到这一政策后,李艳玲一再向政府部门申请将莱曼社区纳入其中。当这个愿望实现的时候,全村人都没有想到,几年后这里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失去土地后,李艳玲一家开始想办法发展。经过充分的讨论,这对夫妇决定李艳玲在家种植水果,她的丈夫出去为这个项目工作。这个家族的致富之路就是由此开始的。

  最让李艳玲印象深刻的是,她的丈夫在项目期间发现租赁挖掘机的生意非常好,所以他决定买一台挖掘机自己做。但在当时,一台挖掘机的价格是30万元,这对于一个连3万元都出不起的家庭来说,需要很大的勇气。但是,李艳玲想办法贷款几十万买了挖掘机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一直到今天。这个家族白手起家,拥有数千万资产。李艳玲一家真正步入了小康生活,书写了一个家族财富的样本。

  莱曼镇党委书记李杰说,莱曼移民新村有四个村民小组:青门口、石角底、桥边、马路洞。过去以土豆、荞麦、玉米为主,但经济发展滞后,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元左右。直到2003年,镇党委、镇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,积极引导移民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,实施种植结构调整,改种以芒果、荔枝、龙眼为主的热带水果,大大增加了群众收入。如今,新移民村的荒山变成了果林,地上盖起了房子,进村路上汽车进进出出。变化可谓翻天覆地。

  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莱曼镇以果业为依托,以移民新村片区为试点,依托果业发展乡村旅游,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水果销售,带来了果农收入。尤其是搞起旅游业后,不仅村民多了一份收入,关键是游客的到来让他们的水果出名了,吸引了大量回头客,也提高了省内外很多买家的兴趣。

  莱曼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成钢告诉记者,每年元江芒果大量成熟的时候,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甘庄街等地收购芒果,再销往上海、哈尔滨、北京、浙江等地。在游客的要求下,一些村民开设了微信业务,将自家的水果以两倍于买家的单价卖给全国各地的客人,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。

  “刚搬来的时候,没有洗澡水,喝水都困难。为了保证几公里外的人和动物的饮用水,骑马非常困难。”李杰说,1982年,为响应元江县委、县政府“山坝结合、治水办电、热区开发”的号召,石角底、青门口、桥边、马路洞4个组从海拔2160米的库区搬迁至现居住地。搬迁后,村民住的都是瓦房、土棕榈房甚至茅草房,居住环境也很恶劣。道路狭窄灰暗,垃圾遍地。许多人一度想搬回他们原来的居住地,甚至试图离开莱曼社区并搬走。

  2006年,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大中型水库移民。针对移民村基础设施薄弱、村庄布局不合理、村容村貌脏乱差的实际,国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下大力气整治村容村貌。实施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、村内道路硬化、村容村貌整治、绿化美化等20多项工程后,村内环境日益优美。

  “我家就在果树丛中,农村不比城市差。”今天的莱曼社区变化很大,没有人能离开。

  刚下高速,记者一行就沿着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驱车上山。荔枝、芒果、龙眼一排排、一簇簇地矗立在道路两旁。回头看山顶,满眼都是红色和绿色,非常漂亮。

  让人兴奋的是,当我们在一个篮球场停下来,走在树荫下,凉风吹来,顿时凉快了许多。我不知道我走了多久。一抬头,只见一座时尚大气的小洋楼矗立在芒果树和荔枝林下。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地村民的房子。这里所有的房子都是按照一种风格设计建造的,整洁有序。在村外的荔枝地里,村里的猪、牛、羊、鸡、鸭、鹅都圈了一圈,村外的村子特别干净卫生。

  山顶的村庄绿树环绕,道路两旁巨大的木瓜弯腰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。禁不住这满载水果的诱惑,游客们不停地拍照。在树下乘凉的老人拿出瓜子让游客们热情品尝。

  记者在村里看到,目前村里制定了《村规民约》,规范和保持村内环境卫生整洁,包括村内卫生、庭院卫生、果园卫生的自我管理和维护。“村民现在每天都可以自己打扫卫生,我们对责任区的清洁工作有奖惩。扫得好的我们奖励100元,不好的继续打扫十天。大家扫地的积极性高了,我们的环境卫生也更好了。”李艳玲说。

  漫步移民村,闻不到猪圈的味道,看不到鸡鸭乱窜。这里实现了人与动物的分离。石角底集团的猪圈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的。每家每户打扫自己的猪圈,过道的责任人负责日常打扫,保证猪圈的整洁。再加上鸡鸭被圈养,路上鸡鸭的粪便都没了,走路也不再怕“踩雷”。

  “这样的村子才是最美的新农村,景色甚至超过了一些东南亚的村子……”昆明风情国际旅游集团的一位负责人曾感叹:“这种生活在绿色森林中,置身于画报世界中的感觉,是现在游客所向往的。”

  从想离开到舍不得,这种改变是因为这里的改变。在很多人看来,这一切的变化都与元江县的青山绿水政策息息相关。

  白文华介绍,上世纪80年代初,元江县根据县情提出了“山顶蓄水,山腰发电,山脚灌溉”的发展思路,大力兴修水利,发展水电。多年来,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省、玉溪移民开发局的关心支持下,当地村民通过不懈努力,创造了从搬迁到改变的历史,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。如今的四个移民村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库移民村建设的典范。

  2003年,为加快移民村发展,元江县委、县政府积极引导移民,结合当地气候条件,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,实施种植结构调整,发展果业,三年改种1700亩原种植甘蔗、玉米的土地。在果树成熟之前,用短期栽培和长期栽培套种一些短期作物。三年后,种植结构的调整让移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。为了增加收入,大家逐渐改良品种,种植荔枝、龙眼、桃、李,水果面积扩大到2760亩。到2006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0元,比2003年人均纯收入700元增加3310元,增长4.7倍。

  2006年,国家出台《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》,为移民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除了每人每年600元的直接补助,国家还从2008年开始实施项目支持。截至目前,国家共投资227万元,对4个村民小组进行了6个产业开发建设项目,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,硬化了进村道路,修复了机耕道。同时,移民自筹234.5万元实施滴灌改造,极大改善了果树灌溉条件。2012年,玉溪市推出移民新村建设贴息。期间,省、市、县移民管理部门协调农村信用社275万元用于移民新村建设,三年贴息近40万元,其中180万元用于发展产业。

  近年来,当地移民的水果产业发展良好,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搬迁前的200元左右发展到2015年的12200元,实现了“跨越式”发展。“近年来,党的政策有所改进。家里十几亩荒地都种上了果树。现在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,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。”石角底村民王粉莲告诉记者。结合近几年的移民扶持政策和县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,她和丈夫在村里开了一家叫“民俗客栈”的农家乐。“我们希望通过示范效应,慢慢带动全村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,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我们的移民新村,带领村民致富,一起奔向小康。”王芬莲说。

  元江县发改局局长张慧敏介绍,元江县按照移民村建设“生态产业发展、特色民居建设、村庄绿化、道路硬化、庭院美化”和“九有”“九无”的标准,编制了“一规划两方案”,即同时编制“移民村建设实施方案”和“产业发展规划”,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 以治理脏、乱、差为重点,全面开展村庄整治,大力实施“四拆四建”,彻底改变村庄乱象。

  移民村建设期间,国家、省、玉溪共投入移民专项资金844万元,实施61个项目,整合其他部门资金600万元,新建4个组4个科技文化活动中心,硬化道路,实施村容村貌整治,安装太阳能灯、庭院灯等。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改变了这个村庄的面貌。

  为进一步推进文明新村建设,在省、玉溪市、元江县各级移民管理部门的帮助下,莱曼社区和4个移民新村制定了以发展生产、增加移民收入、治理脏、乱、穷村为重点的村组管理制度,包括村规民约、新村公约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、妇联制度、节水灌溉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完善,形成了长效机制。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,莱曼社区已有4个移民小组获得“省级文明村”称号,其中石角底小组第四次获得“全国文明村”称号。

 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,白文华表示,元江县将抓住机遇,做好移民村规划,优先发展生产,发展“一村一品”,培育新的主导产业,积极引导和发展集吃、住、行、玩、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、果园观光、农家乐等一站式服务体系,促进移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多元化。

  :注: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,不要轻信任何,后果自负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给我们来信,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。亚新体育

网站首页 | 关于亚新体育| 产品中心| 新闻资讯| 成功案例| 科普知识| 发展起源| 联系亚新体育| 客户留言| 人才招聘|
Copyright © 2012-2023 亚新体育(中国)官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385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