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统一销售热线

0898-08980898
pc首页幻灯2 pc首页幻灯1
最新公告: 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产品中心

新闻资讯

联系亚新体育

0898-08980898

地址:亚新体育·(中国)官网-ios/安卓/手机APP下载广东省清远市

电话:0898-08980898

传真:000-000-0000

邮箱:admin@ywsxhxb.com

行业新闻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亚新体育扎根村里的年轻人

更新时间:2023-11-17 11:24:56

  希望,是奋进的动力。当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,看到未来的希望,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,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,共同谱写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画卷。

  8月3日上午11:00,43岁的李健坐在合肥高刘街道天河村的鑫农庄凉棚下,正在和外出购买菜种的同事沟通。他身后是近700亩的绿色菜果种植基地,专门为附近企业输送定制化无农残农产品,这是天河村集体经济板块中的新尝试。

  “最近咋样?厨房弄好没?”天河流村党总支书记豆明生在凉棚下问李健。他所说的厨房,是鑫农庄正在打造的餐饮功能的核心,“我们这里以后不仅能种菜,还要能做土菜。”李健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,这是应企业要求完善的农庄功能区块,目的是让企业员工不仅能够在基地里采摘休闲,还能吃到高刘地道的土菜,“到时候请两三个老阿姨,做做拿手的土菜,让大家吃得原汁原味。”

  对天河村来说,运营鑫农庄是个新鲜事。豆明生介绍,位于合肥高刘街道长岗社区的一家企业有几千名员工,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、让大家吃上绿色天然的菜果,这家企业去年和天河村签订了农庄基地的建设合作协议,双方共同在天河村打造绿色种植基地。每天,基地有大量的菜、果送到该公司,保障员工餐饮健康和安全,这已成为天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新板块、新业务。

  而李健,是应豆明生邀请来管理农庄的本村村民。“我以前是干电力工程的,一个月工资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元。”李健介绍,2007年,他从上海通用公司辞职回到安徽,在省内做零星的工程,后来自己带队接工程,收入由原先的每月2000元提升到大几千元,“也是为了照顾父母,还有家里的地。”

  豆明生介绍,今年截至目前,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50万元。鑫农庄在一期的基础上,最近企业正在跟村里谈二期投资合作的事情,双方将携手把农庄打造成为企业员工服务的绿色休闲、绿色餐桌基地。村里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,增强了李健回家门口工作的信心。于是,他和村里合作社签订了聘用合同,受委托管理运营鑫农庄。

  作为农庄的负责人,李健每天要跟进餐饮板块建设,监督村民菜果种植、养护、除草等,还要盯着每天给企业采摘新鲜蔬菜和配送到位。“我们这现在高峰时有70多位附近村民来工作,”每年村民只需要工作6个多月,每月工资2000~3000元,再加上农庄还要付给农户田地租赁费,“这样一年下来,每家还能增收2万元左右。”李健觉着这事行。

  为让农庄环境更好,李健正筹划着把农庄里的鱼塘埂修整一下,“再种点儿桃树、柳树,搞个垂钓,让企业员工过来能够有更多放松的活动。”他经常给农庄里员工和来工作的农户算账,“你把这当自己家地种,种好了有一块收入你就能分钱,是给自己干。”农庄不仅给开工资,还计划对合作入股的农户分红,让村民的收入多起来。

  “光自己挣钱不行,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富。”李健说,这和他当初拉一支队伍一起接工程挣钱的想法是一致的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河村人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,“让生活更好些。”

  大门拉开,一排排正在茁壮成长的石斛展现在眼前。8月3日下午,位于合肥高刘街道南郢村的安徽三生缘石斛基地大棚内,温度41℃、湿度43%,王海云和同事们逐排查看石斛的生长情况。大棚两端十余个巨大的风扇转动,为石斛通风降温。

  “80后”的王海云2016年回到高刘,此前在上海一家印刷厂工作,“当时主动想回家,是因为要照顾年近60岁的父母,两个哥哥都在外地工作。”当时,三生缘石斛基地刚开始建设,“我等于是碰上了。”她回忆。

  对石斛这种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兰科植物,王海云十分感兴趣。“我们安徽霍山石斛最出名,我们种植的也是霍山的品种。”她介绍。虽然目前她从事的主要是销售工作,但她也在不断学习种植、养护技术。每天,她都要接待客户,负责员工考勤,安排员工工作,还要在线上和买家沟通销售。她介绍,整个基地有7~8个大棚,每个大棚约产1000斤石斛,对外销售价格400元/斤。除了石斛外,他们还销售石斛酒等附属产品,基地每年营收大约在300万元左右

  该基地目前有员工6人,种植、养护等工作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。“一般情况下,我们这有40~50位村民工作。”王海云介绍,他们采取临时务工的方式面向周边村民招工,一天工作8小时,工资80元,没有危险和重体力活。

  如今,王海云和丈夫有两个儿子,自己正在事业的上升期。“我想一直学习石斛的种植技术。”她表示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和做好销售的工作。对家乡的变化,她感受最深的是现在村民们都比较积极、奋进。“以前我去上海的时候,这里全都是农田,每个家庭的收入也都是靠天收。”她说,2016年回来发现“变化很大”。除了机场建设带来的区域快速城镇化,更多的村民在想法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,“大家都觉得我们这里以后会发展得更好,以前都想着出去打工挣钱,现在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,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回来。”

  8月3日14:00,炎炎夏日午后的强光直射下来,李文君和两名同事一起在基地种植园里查看碧根果树的生长状况。“现在到了产果期,我们需要多看着点儿。”作为洽洽坚果派合肥高刘基地的负责人,生于1983年、2004年毕业于黄山学院林学专业的他,几天前刚刚从洽洽广西百色种植基地调到高刘。这里,2000亩的种植园果树上,正在结出一簇簇碧根果。

  “我们这里现在调整后大约有16000棵果树。”李文君在现场介绍,高刘基地种植的碧根果品种为波尼,来自美国,最初的种苗和技术都来自国内院校,由国内专家指导种植。“目前一棵树平均5~10公斤果实(初期),丰产期整个基地一年收入达到1500~1600万元。”整个基地果树2019年开始挂果,前期已拿回位于合肥经开区南区的厂里进行新产品研究、试产。

  “我们不仅自己基地种,还带动周边村民种。”李文君介绍,洽洽坚果派合肥高刘基地碧根果育苗规模有50万株,部分种苗免费提供给周边贫困的农户,而且公司进行技术指导,并包回购果实。目前,这种模式下,合肥周边已经有几千户农户参与种植碧根果,面积达几万亩。同时,今年,该公司还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东边的长岗社区,增加了4000亩的碧根果种植园,也带动了那里附近的村民一同种植。此前,长丰县建成了6000亩的种植基地,种苗全部由高刘基地提供。截至目前,洽洽已经在广西百色、安徽池州、合肥高刘、长丰、长岗建设了五大坚果种植基地。

  除了带动农户种植,高刘基地还带动村民参与果树的种植、养护中,“每年高峰期有70~80位村民在种植园里工作,基地年劳务工资在70~80万元。”李文君说,相当于为每户参与种植园工作的农户每年增加1万元收入。而说到池州基地,李文君更有感情,因为他的老家就在青阳县。对基地周边的村民来说,碧根果是一个新的产业,1000多亩的基地也带动很多当地村民加入种植,每年也同样增加了农户收入。

  从2016年入职洽洽以来,李文君一直在坚果种植、品控、生产板块工作,“公司的想法是做我们中国自己的坚果生产基地。”他说,像广西百色基地种植的夏威夷果,以往国内都靠进口,价格高,品质控制也难做。在全球八大坚果中,碧根果、夏威夷果和山核桃是最适宜在国内种植的,公司对这三种坚果的源头种植生产都进行了布局和实施,目前,国内行业中,洽洽的坚果种植园区总面积是最大的。产量上,拿广西百色基地举例,夏威夷果今年产量300~400吨,进入丰产期(一般8年)后产量会有爆发式增长。其他四个基地,也会有同样的产量爆发。

  作为洽洽坚果派创业的年轻员工,和李文君一起在高刘的还有5人,“我们几个都是80、90后。”他说,年轻人在一起不怕吃苦,想法也相近,携手一起把事业干好。重要的是,通过基地带动高刘乡村经济的发展,增加农户收入,为他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岗位,也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3日采访的三名年轻人,正是合肥空港区域引领快速发展、合肥高刘街道环境加速提升的大背景下,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就业创业的代表。该街道党群部副部长梁青山介绍,随着快速城镇化,高刘从过去的纯农业区域,向合肥城乡融合的战略区快速迈进。现在农业集中在机场西部片区,东部片区作为省、市规划的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的承载地,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产业,发展比较迅速,农村面貌向城市面貌的转变很明显,很多安置点、高端社区快速建设。因此,机场东部区域的回乡青年多以高精尖人才为主。西部农业片区,目前以单个的企业或新农村建设点为主,像天河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发展探索试点村、三生缘这样的多元化经济作物种植销售企业等,和东部区域的人才需求不同。

  梁青山说,区域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人才招引规划上的变化。合肥高刘街道团工委今年接触到的高刘籍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有近100人,而往年只有20多人。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就业需求比较大,另一方面也给高刘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。这部分毕业的大学生,高刘正在做梳理,根据东、西部片区不同的特点,结合省、市整体发展规划,围绕产业、新农村建设、乡村振兴等方面吸引和匹配人才,同时谋划不断增强高刘区域的人才招引和政策扶持力度,为高刘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。

  希望,是奋进的动力。当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,看到未来的希望,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,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,共同谱写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画卷。

  8月3日上午11:00,43岁的李健坐在合肥高刘街道天河村的鑫农庄凉棚下,正在和外出购买菜种的同事沟通。他身后是近700亩的绿色菜果种植基地,专门为附近企业输送定制化无农残农产品,这是天河村集体经济板块中的新尝试。

  “最近咋样?厨房弄好没?”天河流村党总支书记豆明生在凉棚下问李健。他所说的厨房,是鑫农庄正在打造的餐饮功能的核心,“我们这里以后不仅能种菜,还要能做土菜。”李健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,这是应企业要求完善的农庄功能区块,目的是让企业员工不仅能够在基地里采摘休闲,还能吃到高刘地道的土菜,“到时候请两三个老阿姨,做做拿手的土菜,让大家吃得原汁原味。”

  对天河村来说,运营鑫农庄是个新鲜事。豆明生介绍,位于合肥高刘街道长岗社区的一家企业有几千名员工,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、让大家吃上绿色天然的菜果,这家企业去年和天河村签订了农庄基地的建设合作协议,双方共同在天河村打造绿色种植基地。每天,基地有大量的菜、果送到该公司,保障员工餐饮健康和安全,这已成为天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新板块、新业务。

  而李健,是应豆明生邀请来管理农庄的本村村民。“我以前是干电力工程的,一个月工资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元。”李健介绍,2007年,他从上海通用公司辞职回到安徽,在省内做零星的工程,后来自己带队接工程,收入由原先的每月2000元提升到大几千元,“也是为了照顾父母,还有家里的地。”

  豆明生介绍,今年截至目前,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50万元。鑫农庄在一期的基础上,最近企业正在跟村里谈二期投资合作的事情,双方将携手把农庄打造成为企业员工服务的绿色休闲、绿色餐桌基地。村里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,增强了李健回家门口工作的信心。于是,他和村里合作社签订了聘用合同,受委托管理运营鑫农庄。

  作为农庄的负责人,李健每天要跟进餐饮板块建设,监督村民菜果种植、养护、除草等,还要盯着每天给企业采摘新鲜蔬菜和配送到位。“我们这现在高峰时有70多位附近村民来工作,”每年村民只需要工作6个多月,每月工资2000~3000元,再加上农庄还要付给农户田地租赁费,“这样一年下来,每家还能增收2万元左右。”李健觉着这事行。

  为让农庄环境更好,李健正筹划着把农庄里的鱼塘埂修整一下,“再种点儿桃树、柳树,搞个垂钓,让企业员工过来能够有更多放松的活动。”他经常给农庄里员工和来工作的农户算账,“你把这当自己家地种,种好了有一块收入你就能分钱,是给自己干。”农庄不仅给开工资,还计划对合作入股的农户分红,让村民的收入多起来。

  “光自己挣钱不行,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富。”李健说,这和他当初拉一支队伍一起接工程挣钱的想法是一致的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河村人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,“让生活更好些。”

  大门拉开,一排排正在茁壮成长的石斛展现在眼前。8月3日下午,位于合肥高刘街道南郢村的安徽三生缘石斛基地大棚内,温度41℃、湿度43%,王海云和同事们逐排查看石斛的生长情况。大棚两端十余个巨大的风扇转动,为石斛通风降温。

  “80后”的王海云2016年回到高刘,此前在上海一家印刷厂工作,“当时主动想回家,是因为要照顾年近60岁的父母,两个哥哥都在外地工作。”当时,三生缘石斛基地刚开始建设,“我等于是碰上了。”她回忆。

  对石斛这种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兰科植物,王海云十分感兴趣。“我们安徽霍山石斛最出名,我们种植的也是霍山的品种。”她介绍。虽然目前她从事的主要是销售工作,但她也在不断学习种植、养护技术。每天,她都要接待客户,负责员工考勤,安排员工工作,还要在线上和买家沟通销售。她介绍,整个基地有7~8个大棚,每个大棚约产1000斤石斛,对外销售价格400元/斤。除了石斛外,他们还销售石斛酒等附属产品,基地每年营收大约在300万元左右

  该基地目前有员工6人,种植、养护等工作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。“一般情况下,我们这有40~50位村民工作。”王海云介绍,他们采取临时务工的方式面向周边村民招工,一天工作8小时,工资80元,没有危险和重体力活。

  如今,王海云和丈夫有两个儿子,自己正在事业的上升期。“我想一直学习石斛的种植技术。”她表示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和做好销售的工作。对家乡的变化,她感受最深的是现在村民们都比较积极、奋进。“以前我去上海的时候,这里全都是农田,每个家庭的收入也都是靠天收。”她说,2016年回来发现“变化很大”。除了机场建设带来的区域快速城镇化,更多的村民在想法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,“大家都觉得我们这里以后会发展得更好,以前都想着出去打工挣钱,现在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,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回来。”

  8月3日14:00,炎炎夏日午后的强光直射下来,李文君和两名同事一起在基地种植园里查看碧根果树的生长状况。“现在到了产果期,我们需要多看着点儿。”作为洽洽坚果派合肥高刘基地的负责人,生于1983年、2004年毕业于黄山学院林学专业的他,几天前刚刚从洽洽广西百色种植基地调到高刘。这里,2000亩的种植园果树上,正在结出一簇簇碧根果。

  “我们这里现在调整后大约有16000棵果树。”李文君在现场介绍,高刘基地种植的碧根果品种为波尼,来自美国,最初的种苗和技术都来自国内院校,由国内专家指导种植。“目前一棵树平均5~10公斤果实(初期),丰产期整个基地一年收入达到1500~1600万元。”整个基地果树2019年开始挂果,前期已拿回位于合肥经开区南区的厂里进行新产品研究、试产。

  “我们不仅自己基地种,还带动周边村民种。”李文君介绍,洽洽坚果派合肥高刘基地碧根果育苗规模有50万株,部分种苗免费提供给周边贫困的农户,而且公司进行技术指导,并包回购果实。目前,这种模式下,合肥周边已经有几千户农户参与种植碧根果,面积达几万亩。同时,今年,该公司还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东边的长岗社区,增加了4000亩的碧根果种植园,也带动了那里附近的村民一同种植。此前,长丰县建成了6000亩的种植基地,种苗全部由高刘基地提供。截至目前,洽洽已经在广西百色、安徽池州、合肥高刘、长丰、长岗建设了五大坚果种植基地。

  除了带动农户种植,高刘基地还带动村民参与果树的种植、养护中,“每年高峰期有70~80位村民在种植园里工作,基地年劳务工资在70~80万元。”李文君说,相当于为每户参与种植园工作的农户每年增加1万元收入。而说到池州基地,李文君更有感情,因为他的老家就在青阳县。对基地周边的村民来说,碧根果是一个新的产业,1000多亩的基地也带动很多当地村民加入种植,每年也同样增加了农户收入。

  从2016年入职洽洽以来,李文君一直在坚果种植、品控、生产板块工作,“公司的想法是做我们中国自己的坚果生产基地。”他说,像广西百色基地种植的夏威夷果,以往国内都靠进口,价格高,品质控制也难做。在全球八大坚果中,碧根果、夏威夷果和山核桃是最适宜在国内种植的,公司对这三种坚果的源头种植生产都进行了布局和实施,目前,国内行业中,洽洽的坚果种植园区总面积是最大的。产量上,拿广西百色基地举例,夏威夷果今年产量300~400吨,进入丰产期(一般8年)后产量会有爆发式增长。其他四个基地,也会有同样的产量爆发。

  作为洽洽坚果派创业的年轻员工,和李文君一起在高刘的还有5人,“我们几个都是80、90后。”他说,年轻人在一起不怕吃苦,想法也相近,携手一起把事业干好。重要的是,通过基地带动高刘乡村经济的发展,增加农户收入,为他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岗位,也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3日采访的三名年轻人,正是合肥空港区域引领快速发展、合肥高刘街道环境加速提升的大背景下,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就业创业的代表。该街道党群部副部长梁青山介绍,随着快速城镇化,高刘从过去的纯农业区域,向合肥城乡融合的战略区快速迈进。现在农业集中在机场西部片区,东部片区作为省、市规划的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的承载地,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产业,发展比较迅速,农村面貌向城市面貌的转变很明显,很多安置点、高端社区快速建设。因此,机场东部区域的回乡青年多以高精尖人才为主。西部农业片区,目前以单个的企业或新农村建设点为主,像天河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发展探索试点村、三生缘这样的多元化经济作物种植销售企业等,和东部区域的人才需求不同。

  梁青山说,区域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人才招引规划上的变化。合肥高刘街道团工委今年接触到的高刘籍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有近100人,而往年只有20多人。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就业需求比较大,另一方面也给高刘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。这部分毕业的大学生,高刘正在做梳理,根据东、西部片区不同的特点,结合省、市整体发展规划,围绕产业、新农村建设、乡村振兴等方面吸引和匹配人才,同时谋划不断增强高刘区域的人才招引和政策扶持力度,为高刘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。

  希望,是奋进的动力。当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,看到未来的希望,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,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,共同谱写新时代新农村的新画卷。○李健:舍弃高薪回乡发展集体经济8月3日上午11:00,43岁的李健坐在合肥高刘街道天河村的鑫农庄凉棚下,正在和外出购买菜种的同事沟通。他身后是近700亩的绿色菜果种植基地,专门为附近企业输送定制化无农残农产品,这是天河村集体经济板块中的新尝试。“最近咋样?厨房弄好没?”天河流村党总支书记豆明生在凉棚下问李健。他所说的厨房,是鑫农庄正在打造的餐饮功能的核心,“我们这里以后不仅能种菜,还要能做土菜。”李健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,这是应企业要求完善的农庄功能区块,目的是让企业员工不仅能够在基地里采摘休闲,还能吃到高刘地道的土菜,“到时候请两三个老阿姨,做做拿手的土菜,让大家吃得原汁原味。”对天河村来说,运营鑫农庄是个新鲜事。豆明生介绍,位于合肥高刘街道长岗社区的一家企业有几千名员工,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、让大家吃上绿色天然的菜果,这家企业去年和天河村签订了农庄基地的建设合作协议,双方共同在天河村打造绿色种植基地。每天,基地有大量的菜、果送到该公司,保障员工餐饮健康和安全,这已成为天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新板块、新业务。而李健,是应豆明生邀请来管理农庄的本村村民。“我以前是干电力工程的,一个月工资最多的时候有9000多元。”李健介绍,2007年,他从上海通用公司辞职回到安徽,在省内做零星的工程,后来自己带队接工程,收入由原先的每月2000元提升到大几千元,“也是为了照顾父母,还有家里的地。”豆明生介绍,今年截至目前,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50万元。鑫农庄在一期的基础上,最近企业正在跟村里谈二期投资合作的事情,双方将携手把农庄打造成为企业员工服务的绿色休闲、绿色餐桌基地。村里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,增强了李健回家门口工作的信心。于是,他和村里合作社签订了聘用合同,受委托管理运营鑫农庄。作为农庄的负责人,李健每天要跟进餐饮板块建设,监督村民菜果种植、养护、除草等,还要盯着每天给企业采摘新鲜蔬菜和配送到位。“我们这现在高峰时有70多位附近村民来工作,”每年村民只需要工作6个多月,每月工资2000~3000元,再加上农庄还要付给农户田地租赁费,“这样一年下来,每家还能增收2万元左右。”李健觉着这事行。为让农庄环境更好,李健正筹划着把农庄里的鱼塘埂修整一下,“再种点儿桃树、柳树,搞个垂钓,让企业员工过来能够有更多放松的活动。”他经常给农庄里员工和来工作的农户算账,“你把这当自己家地种,种好了有一块收入你就能分钱,是给自己干。”农庄不仅给开工资,还计划对合作入股的农户分红,让村民的收入多起来。“光自己挣钱不行,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富。”李健说,这和他当初拉一支队伍一起接工程挣钱的想法是一致的。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河村人,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,“让生活更好些。”○王海云:“碰上了”家门口发展好时机大门拉开,一排排正在茁壮成长的石斛展现在眼前。8月3日下午,位于合肥高刘街道南郢村的安徽三生缘石斛基地大棚内,温度41℃、湿度43%,王海云和同事们逐排查看石斛的生长情况。大棚两端十余个巨大的风扇转动,为石斛通风降温。“80后”的王海云2016年回到高刘,此前在上海一家印刷厂工作,“当时主动想回家,是因为要照顾年近60岁的父母,两个哥哥都在外地工作。”当时,三生缘石斛基地刚开始建设,“我等于是碰上了。”她回忆。对石斛这种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兰科植物,王海云十分感兴趣。“我们安徽霍山石斛最出名,我们种植的也是霍山的品种。”她介绍。虽然目前她从事的主要是销售工作,但她也在不断学习种植、养护技术。每天,她都要接待客户,负责员工考勤,安排员工工作,还要在线上和买家沟通销售。她介绍,整个基地有7~8个大棚,每个大棚约产1000斤石斛,对外销售价格400元/斤。除了石斛外,他们还销售石斛酒等附属产品,基地每年营收大约在300万元左右该基地目前有员工6人,种植、养护等工作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。“一般情况下,我们这有40~50位村民工作。”王海云介绍,他们采取临时务工的方式面向周边村民招工,一天工作8小时,工资80元,没有危险和重体力活。如今,王海云和丈夫有两个儿子,自己正在事业的上升期。“我想一直学习石斛的种植技术。”她表示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和做好销售的工作。对家乡的变化,她感受最深的是现在村民们都比较积极、奋进。“以前我去上海的时候,这里全都是农田,每个家庭的收入也都是靠天收。”她说,2016年回来发现“变化很大”。除了机场建设带来的区域快速城镇化,更多的村民在想法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,“大家都觉得我们这里以后会发展得更好,以前都想着出去打工挣钱,现在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,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回来。”○李文君:专心种植坚果带动村民增收8月3日14:00,炎炎夏日午后的强光直射下来,李文君和两名同事一起在基地种植园里查看碧根果树的生长状况。“现在到了产果期,我们需要多看着点儿。”作为洽洽坚果派合肥高刘基地的负责人,生于1983年、2004年毕业于黄山学院林学专业的他,几天前刚刚从洽洽广西百色种植基地调到高刘。这里,2000亩的种植园果树上,正在结出一簇簇碧根果。“我们这里现在调整后大约有16000棵果树。”李文君在现场介绍,高刘基地种植的碧根果品种为波尼,来自美国,最初的种苗和技术都来自国内院校,由国内专家指导种植。“目前一棵树平均5~10公斤果实(初期),丰产期整个基地一年收入达到1500~1600万元。”整个基地果树2019年开始挂果,前期已拿回位于合肥经开区南区的厂里进行新产品研究、试产。“我们不仅自己基地种,还带动周边村民种。”李文君介绍,洽洽坚果派合肥高刘基地碧根果育苗规模有50万株,部分种苗免费提供给周边贫困的农户,而且公司进行技术指导,并包回购果实。目前,这种模式下,合肥周边已经有几千户农户参与种植碧根果,面积达几万亩。同时,今年,该公司还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东边的长岗社区,增加了4000亩的碧根果种植园,也带动了那里附近的村民一同种植。此前,长丰县建成了6000亩的种植基地,种苗全部由高刘基地提供。截至目前,洽洽已经在广西百色、安徽池州、合肥高刘、长丰、长岗建设了五大坚果种植基地。除了带动农户种植,高刘基地还带动村民参与果树的种植、养护中,“每年高峰期有70~80位村民在种植园里工作,基地年劳务工资在70~80万元。”李文君说,相当于为每户参与种植园工作的农户每年增加1万元收入。而说到池州基地,李文君更有感情,因为他的老家就在青阳县。对基地周边的村民来说,碧根果是一个新的产业,1000多亩的基地也带动很多当地村民加入种植,每年也同样增加了农户收入。从2016年入职洽洽以来,李文君一直在坚果种植、品控、生产板块工作,“公司的想法是做我们中国自己的坚果生产基地。”他说,像广西百色基地种植的夏威夷果,以往国内都靠进口,价格高,品质控制也难做。在全球八大坚果中,碧根果、夏威夷果和山核桃是最适宜在国内种植的,公司对这三种坚果的源头种植生产都进行了布局和实施,目前,国内行业中,洽洽的坚果种植园区总面积是最大的。产量上,拿广西百色基地举例,夏威夷果今年产量300~400吨,进入丰产期(一般8年)后产量会有爆发式增长。其他四个基地,也会有同样的产量爆发。作为洽洽坚果派创业的年轻员工,和李文君一起在高刘的还有5人,“我们几个都是80、90后。”他说,年轻人在一起不怕吃苦,想法也相近,携手一起把事业干好。重要的是,通过基地带动高刘乡村经济的发展,增加农户收入,为他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岗位,也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让年轻人更想回家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3日采访的三名年轻人,正是合肥空港区域引领快速发展、合肥高刘街道环境加速提升的大背景下,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家就业创业的代表。该街道党群部副部长梁青山介绍,随着快速城镇化,高刘从过去的纯农业区域,向合肥城乡融合的战略区快速迈进。现在农业集中在机场西部片区,东部片区作为省、市规划的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的承载地,布局了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产业,发展比较迅速,农村面貌向城市面貌的转变很明显,很多安置点、高端社区快速建设。因此,机场东部区域的回乡青年多以高精尖人才为主。西部农业片区,目前以单个的企业或新农村建设点为主,像天河村这样的集体经济发展探索试点村、三生缘这样的多元化经济作物种植销售企业等,和东部区域的人才需求不同。梁青山说,区域的发展也带来一些人才招引规划上的变化。合肥高刘街道团工委今年接触到的高刘籍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有近100人,而往年只有20多人。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就业需求比较大,另一方面也给高刘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。这部分毕业的大学生,高刘正在做梳理,根据东、西部片区不同的特点,结合省、市整体发展规划,围绕产业、新农村建设、乡村振兴等方面吸引和匹配人才,同时谋划不断增强高刘区域的人才招引和政策扶持力度,为高刘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。(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郜征通讯员康慧楠文/摄)亚新体育

网站首页 | 关于亚新体育| 产品中心| 新闻资讯| 成功案例| 科普知识| 发展起源| 联系亚新体育| 客户留言| 人才招聘|
Copyright © 2012-2023 亚新体育(中国)官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3859号-1